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创建于2005年4月,是以学科积淀深厚的历史系等老牌专业为基础重新组建的一所特色鲜明的学院。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依托多元文化教育资源,发挥民族区域特色优势,始终坚持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现已形成了包括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等多层次、高水平的办学格局。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现设有历史学、社会学、国际政治、行政管理等4个本科专业,7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2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和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其中世界史学科、民族学学科、政治学学科是我校双一流建设重点支撑学科,对学校双一流、双特色建设发挥着积极推进作用。学院目前已形成本科、硕士、博士以及继续教育等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拥有2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和1个省级一流专业、1个校级一流专业;1个省级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基地;3门省级优秀课程,4门校级精品课,4门校级优秀课程;2门校级金课,4门校级一流本科课程,14门校级精品课程和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拥有朝鲜·韩国研究中心、朝鲜半岛研究院、民族研究院、女性研究中心、东北亚行政管理研究所、吉林省规划办特色文化研究基地等多个平台和基地;其中,朝鲜·韩国研究中心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省东亚跨文化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的重要成员单位。在东北亚历史、民族、政治、思想文化研究领域成果丰硕,在国内同领域研究中处于领军地位。学院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合作和交流活动,与朝鲜、韩国、日本等3个国家的1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关系。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7名,其中高级职称36名,占总数的76%。目前在读学生数1421名,其中博士研究生85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452名,本科生884名。学院目前实行大类培养,新生入学后第一学年按“人文社会科学类”培养,第一学年学习课程全部一致,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末进行专业分流。历史学专业在专业分流后,分流为师范方向和非师范方向培养。分流后的各专业学生从第二学年(第三学期)开始分别执行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9年版),由大类培养阶段正式转入专业教育阶段。

人文学院中层以上领导合影


学院始终秉承“求真务实,崇德守朴”的院训,力图培养和造就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外语和计算机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从事人文学科基础研究、热诚真挚的复合型创新人才。现已培养了包括党政军领导干部在内的各类人才1万余名。今后,学院将不断继承优势、保持特色、开拓创新,全面推进学院的学术研究、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力争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新生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