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首页 | 学院概况 | 教育教学 | 科学研究 | 学生秀场 | 党的建设 | 专业介绍 

当前位置: 首页>>学院快讯>>学院新闻>>正文

北京大学王逸舟教授为我院学生作讲座
2021年06月04日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63日上午,北京大学王逸舟教授特邀讲座在我校主楼四楼报告厅举行。王逸舟现任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国际政治研究》杂志主编、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他主要围绕“外交研究刍议”展开讲座。我校研究生院院长金元峰、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赵立新、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国际政治专业教授王晓波、副教授朴东勋等教师,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国际政治专业和历史专业、翻译学科及朝汉文学院的学生,共70余名师生前来参加讲座,由我校翻译学科主任卢雪花主持。                  

王逸舟表示,通过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的梳理和分析发现,260余个课题中,与外交相关的课题集中度较高,重复率较大,学理性、中长期、基础性研究较为薄弱,从而导致雷同解读现象频发。因此,作为学者,应当有更宽广的视野、更开阔的思路、更坚定的决心以及更前沿的创新。三十年前的外交与今天的外交迥然各异。三十年前的外交是小核,今天的外交正逐步演变成金字塔,理论不能只聚焦于核,而是应当把各层次的金字塔所扩散的光彩作出更大的投射。  

“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王逸舟以小故事为切入点,对庄礼伟讲述的“草根视角”和“南方视角”以及金磊的博士论文“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少数民族诠释视角:指向、基础和路径”予以高度肯定。他抓住小故事背后的大线索,并从生物学、医学、物理学等多个学科角度出发,对外交加以深一步的阐释。王逸舟表示,外交如同生态位,国际关系、外交研究、语言文化也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生态群,每个国家都能够在生态群中找到不同于他国的生态位,并进行开垦、建造。  

外交是人之交往,国际政治更是人之情感和欲望的复杂再现。王逸舟指出,我们不仅要了解主体民族和国家的知识与渊源,而且还要掌握非主体民族和各种跨界族群的知识及渊源,懂得全球多数国家内存在的民族构成的多元性及文化传统的差异性,让外交知识的源头活水更加充沛。此外,他逐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和充实当下不断内卷的外交知识”,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们在进行学术创作时,应像凝望和静思浩瀚宇宙般拓展思绪,从一个问题的中心点向外辐射发散,进行多方向、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活动。王逸舟每句话语都引发在座所有师生的深思和共鸣。讲座尾声,他采取国际规则,与学生们进行互动,现场氛围十分活跃。  

“七十载岁月峥嵘,新时代乘风破浪。”王逸舟强调,在中国这样的超大社会和多民族国家,当我们用立体、动态的态度发展外交知识,“金字塔”式的架构就会逐渐显现,它既有顶层设计和核心决策的知识,又有中间部分和草根层次的知识,主流学识之外添加了各种分支与次领域。持续推动下去,外交学人会兴致盎然,外交定义将不断扩充,外交知识进步呈丰富多元之势。

   

主持人

  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王逸舟作讲座

 

讲座现场

 

合影

 

 

关闭窗口
 
 
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版权所有